天圆心灵研究院

“国学经典与中华心灵学系列研修”启动

来源:天圆心灵教育科技(北京)研究院

20191222日,天圆心灵教育科技(北京)研究院值此成立三周年之际,为回馈研究院专家顾问以及爱心志愿者的付出,面向研究院专家顾问以及爱心志愿者成员的“国学经典与中华心灵学系列研修班”开班了,第一期为《道德经》理论与修养务实。


参加研修班第一次课的有科学家+武术家,93岁高龄的曹一民先生,参与编写多部著作并获部级成果奖、防化学院老年大学国学研修班班长吴镕涛先生,原老龄委中华老年报社副社长钱渭荣先生,国际易学联合会顾问商宏宽先生及其夫人田竹君老师,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书店副总经理张乐天先生,资深公益人吴清英老师,20岁的大学生,国学爱好者韩瑞峰同学等20来人。


本次课程由天圆心灵研究院郭智刚院长主讲。

《道德经》又称《老子五千言》,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历史悠久,流传版本也不统一,对《道德经》的解读也有成千上万多的版本,如果单单从文字去追寻,很难寻到哪是最终答案。今天郭智刚院长带领大家从中华心灵学角度,从人的生命角度来了解下《道德经》到底是讲什么。《道德经》开篇就对全文中贯穿始终的“道”字进行了描述,那么今天课程主题就是:什么是道?

郭院长讲到“天地人谓之三才,人顶天立地,生存于天地之间,为万物之灵,万灵之长,可以代天理物,补天地之不足”,又引用《大戴礼 易本命》中的章句,说明大自然中禽兽万物分为五种,羽(飞禽,如鸟,凤凰为之长)、毛(圆毛类,如狮子、老虎,麒麟为之长)、鳞(水族带鳞,如鱼、乌龟等,蛟龙为之长)、甲(乌龟等,神龟为之长)、倮(人,圣人为之长)。从这里看,说人是龙的传人一说,只是借用龙能隐能显,上天下海之本领来比喻人的伟大,人是万灵之长,和龙可不是一类啊。

《道德经》是探究天地自然生命的根源,圣人老子,人类之长,用一个“道”字强说大自然之奥妙,郭智刚院长引用庄老夫子的《庄子.天道》和《庄子.大宗师》中对于道的描述,来互相印证,让大家来认识什么是道。《庄子.天道》曰“夫道,于大不终,于小不遗,故万物备”;《庄子.大宗师》曰“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於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外篇.天道》曰“夫道,负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

大家想一下,如果一个火箭,有用不尽的燃料,一直往上飞,是否可以到尽头,如果到了尽头,尽头之外是什么?同样上下左右,是否有边际?那没有边际的这样一个存在,是什么呢?这样一个没有边际的存在,载着宇宙中万物,万物有生有灭,生于何处?归于何处?这个存在就是道。宇宙中再大的一个物体,不能越乎其外,再小的一个微尘也没有道之不能及处。

总结道是什么?道是存在,是永恒的存在,是自在,无在无不在;道是生命,是万物、万灵之母,是一切生命的根源,是万有真源。

“道在乎行,不在乎言”,知道(问道)是第一步,悟道,修养是更重要的。郭院长接下来讲解了道在人就是人的心灵,所以修养心灵是养生健身的根本,并对如何进行心灵修养,修养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讲解,接下来的时间就是修养实践体悟。

课程时间结束了,学员意犹未尽,大家分享学习体会,纷纷表示此次课受益匪浅,对于道的领悟有了新的认识。开课当日,正好赶上冬至的节气,阴尽阳长之日,有中国人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大家一起吃了冬至饺子,畅谈中华心灵学传播发展事宜。


该课程会陆续面向广大国学爱好者和对身心状况改善有需求的大众开放,如您对此有兴趣,欢迎咨询了解,也欢迎加入天圆心灵志愿者行列,天圆心灵研究院现开设“温暖夕阳”公益项目,为贫困老年人提供心灵修养辅导,为老人们在黑暗中建起一座灯塔,帮助别人,成就更优秀的自己。

     还要跟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睡眠障碍者有福了,研究院睡眠改善班即将开班,经过长期实践证明,心灵修养对于睡眠改善具有神奇效果,已有无数人因此而受益。更多精彩,请关注研究院公众号(tyxlbjyjy)

课程咨询,志愿者报名咨询:

电话:13121865987(微信同号)   韩老师

      13521281107(微信同号)   郭老师